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mac.lu

My Inspiration from Architecture 淺談向山遊客中心建築設計

Updated: Dec 11, 2020

從生活中找尋靈感是設計師創意的來源之一,而體會好的建築更能深刻的體會到設計師在作品中所隱含的設計精隨。曾經身為建築人的一份子,當我路過南投,來到日月潭國家級風景區,由日本建築師團紀彥Norihiko Dan設計的向山遊客中心,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體驗一下這獲獎無數的台灣世界級建築。

建築可以看得很簡單也可以看得很不簡單,當一個建築收斂到最簡潔的型態與應用最簡單的建材,所能讓使用者感受的會是建築本體曲線與大自然的結合,光線與建築空間的呼應與對比,以及人與建築間的微妙互動. 其實某種程度就像做產品設計時考量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建築是更大規模的讓使用者體驗每個空間中因為光影,材質紋理,空間高低寬窄所產生的變化。

首先介紹建築師團紀彥先生,出身於日本名門,和櫻木花道一樣是神奈川縣人,一家人都很有藝術天賦,父親是知名的音樂家團伊玖磨,數度來台灣演出。團先生姓團,有些人稱他團紀先生是不正確的,也因為他非常喜歡釣魚,自稱綽號為”漁夫”

團紀彥先生除了這次的向山遊客中心設計案,也是桃園第一航廈改建案建築師,在保持第一航廈營運的情況下同時改建,以設計概念而言加入飛翔與中華傳統懸山式屋頂是極具創新的建築手法,然而因為台灣氣候嚴峻產生的議題在此不加細述。

 

概念一 / 與大自然融合

好的產品能給使用者好的體驗,進一步能更適切的配合使用者所使用的環境。而一棟好的建築則不但能提供使用者遮風避雨的需求,更進一步的是能完整融合在整個大自然的環境中。

向山遊客中心的外觀自上方鳥瞰為二棟飛鏢型建築,分別做為管理處辦公廳及遊客中心,而就我的理解自上方鳥瞰則是相似於草寫向山的”向”,結合中間的四方草地,就是向中的”口”字。

ㄇ字型同時也反映台灣傳統的三合院形式,以環抱的形式產生自然的中庭活動空間,更在地的融合了台灣的風水民情與文化。

設計上突破了直接高樓平地起建築的方式,而以流動為概念,讓建築物自泥土中平緩的出現,並在上方覆土植栽草皮,希望在形式及視覺上融和環境,也讓未來興建於後方的飯店上看起來景色更自然。

 

概念二 / 自然的紋理與弧線

細節永遠是呈現設計最吃力也最重要的一環,這次配合日本團紀彥設計團隊一路六年完成這深具台灣建築代表意義的是台灣建築師蘇懋彬。以”後製木紋清水模”工法為起點,在經過不同木紋材料測試之後,選擇了台灣杉,台灣杉也是唯一以台灣為屬名的針葉樹,木紋清水模不僅前所未有,代表台灣地景的建築用的也是本土原生植物的紋路。

 

概念三 / 突破性的結構

混泥土牆總是給人規則且厚重的感受,因此團紀彥先生應用大跨度的預力樑結構想突破的是給予混泥土牆弧線且輕盈的感受,在這簡單的邏輯下除了考驗施工團隊的結構設計能力另外也挑戰施工團隊的執行力。

如下圖,應用預拉式的結構埋藏於混凝土製的材料中,增加跨距且可抵擋地震與颱風。

懸臂式的空間可全面採光且無視野遮蔽

從製作草模型,選定模板材料,放樣到最後模板成形,欲完整的做出弧線般的模板結構是挑戰非常大的,這其中的步驟也是模板師傅與工程師都不曾體會過的施工程序,最終克服施工難度與勇於嘗試新的挑戰也是向山遊客中心獲得世界級建築獎認可的所在。


<關鍵字:向山遊客中心;日本建築師;團紀彥;台灣世界級建築;預力樑結構;建築設計解析向山遊客中心建築設計>

1,57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