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ray.kuo

一些關於人類這種生物的實用心理學

Updated: Dec 16, 2020

在Medium上只要搜尋「UX book list」之類的相關資訊,總是會百家爭鳴地跳出的各式各樣的推薦清單。而總有幾本書非常屹立不搖,像是Steve Krug的Don't Make Me Think, Donald Norman的The design of Everday Things, Jeff Gothelf的Lean UX等等...


而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中文譯名為「了解人,你才知道怎麼設計」也是其中的經典之一。


這本書的特色是淺顯易懂,容易消化,書中列舉關於人類心理的100 facts,並針對這些心理現象,建議出設計上能有什麼因應措施與對策,也因為這樣輕鬆小品的特色,常常被UX界的大佬們列為推薦初學者入門UX的閱讀書籍。


- > 如右圖所示,看來98%的google使用者都相當喜愛這本書啊,跟風跟起來就對了。


書中依據人類的感官、心理模式與特性,講內容分為以下:

  1. 人們如何看

  2. 人們如何閱讀

  3. 人們如何記憶

  4. 人們如何思考

  5. 人們如何集中注意力

  6. 人們的動機來源

  7. 人類是社群動物

  8. 人們如何感覺

  9. 犯錯乃人之常情

  10. 人們如何做決策

以下我會針對「人類如何思考」這個主題,來分享一些書中提到的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

 

利用小型記憶組塊,人們更能有效地處理資訊


我們的大腦,一次只能有意識地處理小量資訊,而身為產品推廣者,在天性上總是想用巨量的資訊轟炸他們,告訴使用者們我們的產品有多斯巴拉系; 或是擔心產品的操作指示不清,而想好好地鉅細靡遺說明。


這些求好心切我都懂,那如何在資訊量與資訊吸收效率間,達到一個友善使用者的平衡呢?


答:就是利用小型記憶組塊,在應用上,稱之為進階展開。


進階展開,係指只提供人們當下所需要的資訊。將人們所需要記憶與理解的資訊,切成小塊小塊的,方便食用。


如書中MailChimp的例子,它將所有的服務資訊內容,透過分類主題,讓人們點擊一個連結時,可以獲得一些資訊,想要更多資訊時,即再點擊到下一層。透過分成組塊的概念,避免人們一下子接觸過量的資訊。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想有個常見迷思是:縮短pathway、減少clicks即能增加使用效率。


然而,計算按鈕的次數其實沒有意義!!


事實上,若人們每次點擊按鈕後,都能獲取到所需要的資訊,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按按鈕這個動作。因此,去思考「如何利用進階展開顯示適量的資訊」,比計算按鈕次數重要的多了。(此概念也在Don't Make Me Think一書中所提到,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翻閱)


另外如何將資訊有效分類、視覺層級的排列也是提升資訊吸收效率很重要的一點,接著會提到...分類的重要性!!


 

分類的重要性


人們喜歡分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親自體驗過,或耳聞友人們的經驗...某日,媽媽們,看不下去兒子、女兒「雜亂」的房間,因此幫忙「整理完」後,你就再也找不到你的東西了~人們喜歡分類,即使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冥冥之中仍有你自己的分類邏輯在。若你沒有提供分類,人們會自己分類。當人們面臨大量未經組織的資訊時,會覺得有壓迫感,因而迫使他們進行分類。通常,人們會利用分類作為理解周遭世界的一種方式。適當的分類比是誰來分類重要研究發現,誰來做分類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重要的是訊息是否有被妥當分類。


不知道以上的內容跟以下的相比,看倌在閱讀的時,是否覺得較為吃力?


人們喜歡分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親自體驗過,或耳聞友人們的經驗...某日,媽媽們,看不下去兒子、女兒「雜亂」的房間,因此幫忙「整理完」後,你就再也找不到你的東西了~

人們喜歡分類,即使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冥冥之中仍有你自己的分類邏輯在。


若你沒有提供分類,人們會自己分類

當人們面臨大量未經組織的資訊時,會覺得有壓迫感,因而迫使他們進行分類。通常,人們會利用分類作為理解周遭世界的一種方式。


適當的分類比是誰來分類重要

研究發現,誰來做分類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重要的是訊息是否有被妥當分類。


透過組織內容架構,能幫助用戶更加快速的掌握到訊息重點。
 

概念應用

以公司開發的電池效能管理的APP為例,Battery Management

是一個幫助B2B企業主監測手機、平板等裝置的電池效能,以確保裝置是在最佳的效能狀態,除此之外也有警示用戶電池不正常狀態、通知用戶電池的老化資訊的功能等等...。











當第一版在設計first use tutorial,在單頁的內容呈現,第一眼看過去即是滿滿的文字,易使用戶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也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做重點整理的歸納。



優化建議:命名分類群組,能幫助用戶快速抓到內容重點。

同時將文字內容做分段的方式,不只能將視覺層級做分類,更能幫助資訊被更有效的吸收。






行車紀錄的設定分類好懂嗎?


在應用上,選單的設計也與分類有高度相關。不知在座的各位,過去是否有設定行車記錄器功能的經驗,在優化產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到用戶容易在設定選項海中迷失。


你覺得這樣的設定選單的分類,符合你的心智模式嗎?如果是你,又會想怎麼分類呢~?

它的命名方式,是容易理解的嗎?快來跟我們分享你的分類方式~


書中建議可以透過卡片分類的研究方法,來了解用戶在心中是如何將資訊依照他們的心智模式組織與歸納,藉由了解他們的心智模型,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設計資訊結構,讓用戶更加順利完成裝置的設定。


不知道介紹到此,有沒有勾起你對於這本書的興趣呢?

嘛,寫文章的同時,我剛好查到英文版的電子書,就分享給各位看倌吧~~~








11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