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ryan.wylee

增加設計理念的力量

今天想要來談談我近期案子的學習心得,在談論之前先問問大家是否有在執行設計的過程中曾經遭受到排山倒海的意見衝擊?是否在衝擊過後曾經迷失方向找不到而迷網呢?然後就會變成以下範例....(範例??),以下圖片雖然只是2017年日清公司開玩笑的廣告手法,但是卻讓很多平面設計師們哭著笑...(拭淚)

Picture originated from:https://fashion.ettoday.net/news/1034558

以上是誇張了點,而我想要表達的是因為這是我新進公司第一個接觸DVR的專案,在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下接收到大量的資訊真的會讓腦袋被打到當機,容易讓設計被牽著鼻子走,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從一開始被牽著走最後變成能夠成功說服團隊採納設計的過程吧!!


 

全部都重要嗎?

起初收到的專案需求只是單純希望能夠讓DVR的使用者辨識不同類型的測速照相,會加入新錄製語音及顯示新繪製的icon來解決。所以我的任務是繪製新的icon對吧?恩太棒了沒有很難啊。


但是!問題來了!


嘗試運用現有的警示畫面再加上新icon後的畫面簡直慘不忍睹啊,從使用者的角度看來無疑是增加了資訊的複雜程度,而且所有資訊擠在一起讓辨識度變的更加困難,因為我想要對於現有資訊的權重去做分類,讓畫面能夠更有條理在資訊表達上能夠更清晰,所以我嘗試去問了各個合作團隊,希望從他們的專業經驗中獲得答案,說不定能利用這些前輩救救我這個無助的新人。而在經過一整天的詢問下來得到的結論是“全部都重要”。主要因為每個人對於資訊的解讀都有其“獨到”的看法加上詢問的樣本數很少,讓結果大相徑庭,變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講的越頭頭是道就越讓我感到迷惘。


真正的需求者及設計目標

然而在伴隨著混雜資訊及各方意見下,我決定停下了手邊的設計。重新思考問題,誰是使用者、想解決什麼問題、要達到什麼目標、需要什麼資訊。


競品:

參考競爭者是很多資料蒐集的第一步,而為了更貼近當地的使用習慣我特地蒐集了當地競品的品牌資訊及相關畫面,手繪出Layout做出分類,並依照尺寸、顏色明顯度、相對位置等統計出各家競品對於警示資訊的權重,結果答案蠻有一至性的,代表在於警示資訊傳達的方面各家英雄所見略同,說不定是不是也代表著當地使用者也易於接受這樣的資訊呢?無論如何這讓我在版面配置的基礎上有底,清楚知道每個資訊的重要程度。

競品研究資料及統計數據

違規行為及監測方式:

新設計icon原意就是希望使用者能夠快速辨識“事件”並作出相應的“行為”,所以希望透過研究當地的違規行為與監測方式,能夠讓設計傳達的訊息更能貼近真實事件。

Autodoria的監測方式(在台灣稱作區間平均測速)

違規跨越行為的監測

蒐集當地交通號誌、照片:

蒐集並參考當地的交通圖示以確保新設計出來的icon能夠符合當地視覺習慣,減少新icon的學習行為,讓使用者接收到的訊息能夠更直覺。

當地的交通標誌



POI 數據分析(Point of Interest):

當初研究事件的POI數據,目的是想要知道事件的數量、佔比、複合事件的狀況及數量,希望能把出現機率的因素一並考量到畫面之中,不過後來想想如果有人每天固定的行駛路線都會經過那少數的特定事件又如果這個事件的嚴重性很高,這時因為數量佔比少而降低了這個事件的權重就顯得很不合理,應該是用事件的嚴重程度來分配權重比較恰當,所以這個數據對於這次設計的運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不過對於設計師來說能更廣的看到事件的全貌。


由數據可以知道事件數量的占比

 

設計驗證

經過以上資訊的洗禮之後,腦中對於設計很快就有了很明確的雛形,接下來就是把畫面變得既舒適又能夠達到目標的艱困過程了,排版的過程中當然也會常常無意間的偏離目標,而這時只要回頭看看研究結論就會很快發現這款設計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結果,這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錯路。


一廂情願?

漫長的設計過程後我產出了6種不同的Layout,不過如果6種都做測試的話會好像會把實驗搞的太龐大了,所以初步先由我們專業的設計團隊討論與篩選,最終決定了2種設計進入驗證階段。有趣的是我還把最一開始慘不忍睹的畫面也加到測試中,主要是想要看看經過修改的設計是不是真的會如期改善還是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呢?


設計測驗

在這個階段,為了確保設計的畫面能夠達到“接收正確的事件並作出相應行為”的目標,我設計了一個模擬開車的情境,透過事件配合顯示器的畫面,請受測者用“放聲思考法”說出看到畫面收到的資訊及接下來即將採取什麼動作。

模擬情境任務說明

受測模擬畫面。DVR畫面尺寸與實際相同並與事件同步跳出警示畫面提高模擬情境的真實度。Picture originated from:www.freepik.com

失控的受測者

測試的過程很有趣,可以看到很多人對於陌生資訊的解讀、思考邏輯有很大的差異,跟我先前在設計排版的過程中的設計脈絡不盡相同,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思維想法,將有助於未來的專案能有更廣泛的思考。好玩的是當在測試未經修改的畫面過程中,有受測者很沈浸在模擬情境中而且沒有依照我預想的答題方式,反而是沒有耐心的回答“我看不懂,現在比較想回家開箱,遇上警示事件先不管他了,之後再處理!”這種出乎意料的答案,可想而知原本的畫面真很難快速的獲得訊息,順帶一提如果依照第三個情境回到家後他之後應該會收到三張罰單。


測試結論

首先Radar沒有人辨認出來是因為國情不同所以不在這次檢討範圍內。而根據測試結果,設計B與C明顯較能傳達資訊,並且均能做出正確的行為。相較於A容易造成資訊混淆甚至有使用者直接放棄的情況,以下為部分研究報告的內容。

支持設計B的人喜歡重點資訊在中間 ,現在速度在中心是以駕駛角度為中心的感覺,並強調現在速度背景反紅色很能直覺提醒超速並能反映要立即減速。缺點為資訊相比起來比C複雜,也有人反映現在速度佔比太大。


支持設計C的人也是喜歡重點資訊在中間,圖示很大、資訊傳達清楚、距離在事件的下方感覺連結度很高,也較能做出正確的行為,缺點是限速與現在速度的連結度不高。


由這次測試得知大多數的人第一時間容易接收中間區域的訊息,而在全顯示的畫面中第一眼找尋顯眼的紅色,所以重要資訊應當至於中間位置、配置相對鮮豔的顏色,來加強使用者對於重要資訊的感受度。雖然B與C都有一定的支持者而最後我們決定選擇了綜合分數比較高的Design C來作為這次的警示畫面。


說好的力量在哪裡?

當然那份研究報告及數據可以當作說服他人的力量之一,而我認為更重要的力量是設計師本身能夠清楚真正的需求、理解設計細節的脈絡與明確的目標,之後面對各合作團隊的修改意見,設計師就會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去選擇應該採納建議還是堅定立場,在堅定立場的情況下能有自信、有邏輯的去說服其他團隊讓他們覺得每一項設計都是有經過研究與思考,而非毫無緣由的,這將會大大的增加成功說服他人的機會喔!!當然設計還是要經過市場的測試反饋與迭代才會更完善,但是擁有這份力量可以讓設計在內部的討論過程中減少很多阻礙。


以上就是針對這次專案的學習心得,有任何想法歡迎與我討論喔。


12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